登鹳雀楼·改题

登鹳雀楼,管仲兼祖,今改题为“登凤凰楼”。凤凰,神鸟也。楼高且峻,俯瞰四野,气势非凡。登楼一瞥,仿若飞凤展翅,翱翔于云霄之间。这座楼,如同凤凰一般神秘而壮丽,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勇敢地飞向追寻梦想的天空。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经典之作.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常有鹳雀停留,故而得名.

• 白日:指太阳.

• 依:依傍.

• 尽:消失,指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 穷:尽,使达到极点.

• 千里目:眼界宽阔,形容眺望极远的地方.

• 更:再.

登鹳雀楼·改题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 写景壮阔: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写山,一写水,描绘出夕阳西下、黄河奔腾的壮丽画面,景象壮观,气势磅礴,将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字之中,让读者如临其境.

• 蕴含哲理: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表达了诗人无止境探求的愿望,又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富有深意,成为千古名句.

• 写作特点:全诗对仗工整,“白日”与“黄河”、“依”与“入”等词语相对,形式完美,却又毫无雕琢痕迹,读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便开始访友漫游生活,此诗可能是他在三十五岁时所写.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其墓志铭,王之涣生于垂拱四年,在开元十年至十四年任衡水主簿,之后罢官悠游,学者李希泌推测,此诗可能是他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弃官回乡时所作,因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与王之涣老家绛州同属晋南. 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723年,仕途失意的王之涣前往长安时在蒲州小住,登上鹳雀楼后写下了这首诗.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