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作者: 宋代    陆游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

【yè yóu gōng 】 【夜游宫】
jì mèng jì shī bó hún 记梦寄师伯浑
xuě xiǎo qīng jiā luàn qǐ ,雪晓清笳乱起,
mèng yóu chù 、bú zhī hé dì 。梦游处、不知何地。
tiě qí wú shēng wàng sì shuǐ 。铁骑无声望似水。
xiǎng guān hé :yàn mén xī ,想关河:雁门西,
qīng hǎi jì 。青海际。
shuì jiào hán dēng lǐ ,睡觉寒灯里,
lòu shēng duàn 、yuè xié chuāng zhǐ 。漏声断、月斜窗纸。
zì xǔ fēng hòu zài wàn lǐ 。自许封候在万里。
yǒu shuí zhī ,bìn suī cán ,有谁知,鬓虽残,
xīn wèi sǐ !心未死!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作者: 陆游

简介 诗词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译文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1、聂石樵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27页
2、张永鑫,刘桂秋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97页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注释

雪晓清笳(jiā)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
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际,青海湖边。
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bìn)虽残,心未死。

睡觉:睡醒。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鬓残:喻衰老。

参考资料:

1、聂石樵.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27页2、张永鑫,刘桂秋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97页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赏析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1、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101页2、《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5-13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