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作者: 宋代    苏轼
【如梦令】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rú mèng lìng 】 【如梦令】
wéi xiàng dōng pō chuán yǔ ,为向东坡传语,
rén zài yù táng shēn chù 。人在玉堂深处。
bié hòu yǒu shuí lái ?别后有谁来?
xuě yā xiǎo qiáo wú lù 。雪压小桥无路。
guī qù ,guī qù ,归去,归去,
jiāng shàng yī lí chūn yǔ 。江上一犁春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作者: 苏轼

简介 诗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译文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后,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1、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0
2、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中国书店,2007:966-968
3、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137-138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注释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
归去。
江上一犁(lí)春雨。

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
玉堂:指翰林苑。
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
压:覆盖。
小桥:指黄州东坡雪堂正南的小桥。
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1、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90
2、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中国书店,2007:966-968
3、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137-138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赏析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首二句“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以明快的语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处”,向黄州东坡表达思念之情,引起下文。这两句的语气,十分亲切。苏轼心目中,黄州东坡,俨然是他的第二故乡,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是“传语”的内容,是苏轼对别后黄州东坡的冷清荒凉景象的揣想。先设一问以避免平直。有此一问,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压小桥无路”,仍承上句带有问意,似乎是说:别后有没有人来?是雪压住了小桥,路不通吗?以景语曲折表达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与否之间,都表现了对别后黄州东坡的无限关心。

  末三句“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紧承上意,亦是“传语”的内容,表达归耕东坡的意愿。“归去,归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决定,是决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说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补充要急于“归去”的理由,说明“归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词“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个字更是“皆曲尽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轻快。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颇多气势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词作,显示了东坡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这首《如梦令》便代表了苏轼创作清淡的一面,词中不设奇险之语,清新淡雅而自然。

1、叶嘉莹,苏轼词新释辑评(中):中国书店,2007:966-968
2、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462-463

相关推荐

  • 苏轼
  • 如梦令